发挥区位优势 积极构建“蓝碳”交易市场

2022-8-24  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浏览:31732

2022年6月6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召开金融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大会暨海洋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会。大会的第一项程序是“零碳”确认——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捐赠了6000千克海洋碳汇,抵消了此次大会所有参会人员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了会议“零碳”目标,创造了全国首场通过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 的会议。

随着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洋碳汇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海洋碳汇是什么?海洋碳汇,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每年能够吸收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约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比如,海洋渔业生产活动可以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形成海洋碳汇。目前,海洋碳汇已成为全世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

为积极推动海洋低碳绿色发展,包括广东湛江,山东威海、青岛,福建泉州、厦门,广西在内的沿海地区,陆续关注蓝碳交易市场。

2021年4月,山东威海发布了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计划《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同年4月,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的评审,成为我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2021年8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2022年2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19日,福建莆田秀屿区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完成了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本次海洋渔业碳汇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的近三年双壳贝类(牡蛎)碳汇量进行核算并出具报告。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方,购买的10840吨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将用于抵消其2021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是全国首个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具有零的突破,标志着福建在探索“海洋碳汇”交易实践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据了解,业内现今探讨较多的是渔业碳汇,我国是渔业养殖大户,居世界第一,在此过程中对固碳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蓝碳交易是一个新领域,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表示,针对蓝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下一步向两大方向发力。一是推动现在已经被IPCC承认的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二是积极推进渔业碳汇,及海洋微生物碳泵等。

蓝碳交易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新领域。虽然多地先后提出蓝碳先行方案或蓝碳交易市场,但目前蓝碳市场活跃度不高,存在缺乏开发经验,开发意愿不强,顾虑市场认可度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要加速推进建立蓝碳投融资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大力支持蓝色碳汇项目开发,并积极探索建立蓝碳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途径。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我国海域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扎实的科研条件。未来可利用蓝碳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推动具备条件的沿海省份开展蓝碳市场的试点建设,通过地方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和完善蓝碳市场建设。

 

 

 

责任编辑:胡尔